cwiki_ProfCata MSSSUG|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本科部
Cwiki-教授列表

Cwiki


Professor Catalog


返回教授列表

[CENG2210]我有句mmp现在就要讲

LAM Henry Hei Ning

課程時間:2017年S季
授課教授:Henry
我覺得教授:超级好人

這門課的Grade:很好

我覺得這門課

讲得东西很可以,也算是比较实用,但就是课程组织超级坑爹:

首先是每堂都有一个算分的quiz;算分无所谓,可特么quiz占20%,这就让人很不爽了。另一方面,quiz难度不低,要想满分还是要在课前花功夫。

可是这样的话你的学习pattern就被强制绑在henry的路线上了,有的时候甚至要在期中考试前学期中考试后的内容,这就让人很不爽了。

quiz满分一共三分,直到现在我quiz有一半两分,还特么有好几次0分和1分,让人相当不爽。

另外一方面就是homework,不知为什么,TA对格式有种变态的追求;本来就是计算为重的学科,愣是搞出了文科的阅卷风格。第一次homework,我寻思着格式应该已经够好了,结果一部数学变换都被扣了分,前面已经写了math conversion,就是把dx/x 变成d ln x,结果被以“steps very unclear”的原因扣了2%。虽然后面和prof argue后找回来分,但可见TA的评判标准相当之“文字狱”。

最让人不解的是, 作为一门理工科的课,居然还有participation这种玩意,居然还占5%,另外quiz 20%,homework 25%,mid 和 final 各25%。本来还以为像是理工科的就是mid 和 final拉开一些分数,剩下的水水就行,然而现实是。。。你他喵的mid为啥那么简单啊!

我倒不是觉得不公平,而是认为理工科走商科的教学方式简直是mdzz的行为,毕竟SBM和SSCI/SENG之间最大的区别可能还是“形而上学”和“学以致用”的区别,注重过程和注重结果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感觉来说商科的东西大家只要认真学,大多数人的水平也应该就是在伯仲之间;理工科的话恐怕真的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套用热力学里的一句话说就是state function,只要最后学会了,管你什么路径呢。这点上就体现出local和mainland教授教学理念上的差异了,local教授一般比较习惯加不少过程分,而mainland教授通常喜欢mid40 final60 这样的分配。什么样的教学制度更优秀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至少我觉得local理工科教授除了Desmond都是大坑(不过这个因人因课而异)

说这么多感觉扯远了,为什么要在今天说呢,还不是因为刚刚quiz得了个0分[smile][smile]。当然,自己在这门课上学渣估计也是负能量积攒的一个问题。

PS:有个大陆TA, ZU, Yuexuan(已经毕业了),人很好,也很大神,多找他请教,一定能在学习热力学的道路上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return 0;


查看更多/評論

[CENG2210]前10%有A+

LAM Henry Hei Ning
課程時間:2018年S季
授課教授:LAM Henry Hei Ning
我覺得教授:這是他第15次碰熱力學
評分標準:attendance 5% + assignment 25% + quiz 20%(20個,最差3個不算分) +  midterm 25% + final 25%

這門課的Grade:Grade神!

先(不是很負責的)說一句。道聽途說的,CENG開頭的課都有至少30%的A range,歡迎大家來刷龜orz

建議配合PHYS1112和CHEM1020食用,至少拯救了我PHYS1112的Final的大半題目hhhhhhh

課程結構:

Intro to Chem Engg Thermo這本書的1-13章(除了這本書的molecular thermo之外應該都講了)

01. Getting started
02. Calculus for Thermodynamics
03. Energy; Ideal gas; Reversibility
04. First Law for Closed Systems
05. First Law for Open Systems
06. Simple Transient Processes
07. Second Law Concepts
08. Second Law for Closed Systems
09. Second Law for Open Systems
10. PVT Correlations for Real Gases
11. Fundamental Equations
12. Property Relations
13. Liquids
      (Midterm考1-13)
14. Phase Behavior of Pure Substances
15. Mixtures
16. Fugacities and Activities
17. Phase equilibria I
18. Phase equilibria II
19. Chemical equilibria I
20. Chemical equilibria II
20.5 Adiabatic Reaction
     (Final全考,側重14-20)



熱力學是橫跨物理和化學(甚至生物)的學科,作業化工系當然會成為所有專業的必修課(雖然也沒有講多少東西)。然後我就被忽悠來上了(神xx知道我是為什麼waive掉PHYS1112的prerequisite、CHEM1020和MATH2011的corequisite,而且這個課最忙的時候我正好在準備PIC Function,有些時候workload直接爆炸)。要不是有TA祖神julao和考全班第一的lchenbo抱我怕是要掛在這課上咯(感謝大佬感謝大佬orz
 
這個課是科大出名的不按照正常套路講課的course了。關於這一點其實可以參考這個cwiki:http://ug.msss.ust.hk/cwiki/1397(沒錯,就是cliubf大佬寫的那個)。不過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方法很innovative。很多課上課經常走堂,還不如給video自己愛看不看呢(1.5倍速放就ok,事實證明某些module的video不看會爆炸)。況且這個課作業是group homework,三個人一起做,上課正好討論。不過缺點就是學習路線是綁在了henry指定的路線上面了,畢竟每一個video都有對應的上課quiz。
 
既然有上課quiz,就不得不來上課了,而且henry喜歡在上課之後先道不道不兩句(半小時)再開始quiz,如果等隊友密碼的話就有點小煩了。Quiz每次三道題(10道裡面隨機給3道),都是很基礎的概念性問題,有些很tricky,有些會很高中的那種繞(這就是熱力學本身的特點)。我有一半是2分,還有一個1分和一個0分= =,而且2分集中在我PIC Function那段期間,忙到爆炸,沒有時間看video然後就ger pi了。/微笑
 
有quiz,上課討論作業,所以出勤率還是很高的。然鵝有很多喜歡做完quiz就走了的,回去再找一個時間討論作業的同學。但是Henry希望大家都在課上討論作業(要不然10個TA就可以鹹魚了),於是attendance的5%分就會給那些走的比較晚的(讓henry感覺是在討論作業,但是我一般都用這個時間做莊務hhhh)。
 
作業一共有5份,每一份3道題。(題目據說是MIT的原題,其中不乏作為前幾年期末考試來出的。)1-3人一個group做作業,每一組交一份就ok,所以基本上每個人寫一道題就好了。TA手裡也有答案可以找他們要,不會的henry和TA都會非常耐心的講解,可以說是相當好了。然後第一次作業分出來答案都是對的過程的公式也是對的結果才70多分。誰知這個作業有著變態的格式要求,從define system到conclusion一步不能少,通常define variables就能讓我寫一頁多,每一步計算(包括移項變號啥)的都要寫,很多時候還要寫用這個公式的原因。平均下來一份作業20多頁真的不為過。打字打到手麻(比AGM時候還累……),一道題平均打5-6小時。打Homework4的時候甚至通宵。很感謝HW1-3的隊友Eddy和Connie和HW4-5時候lchenbo大腿很carry分擔了我很多工作~
 
關於考試:Midterm和Final各佔25%。Midterm考M1-13,90min,開卷,做不完。難度比作業簡單一點,選擇題稍不留神就會失分。Final全考,側重M14-20,120min,開卷,題量和期中一樣,時間充裕,選擇題還是稍不留神就失分。Henry每次考試之前都會把之前的每次quiz的題庫都po出來供練習,每次也會給至少6個past paper,所以不用怕刷題題不夠的情況(然而發現沒有時間做完這些題TAT)。
 
由於兩次考試各佔25%,加起來才50%,足以見得平時學習的重要性了,基本上期末之前就大局已定。不過據說龜很好,大概30-40% A range(化工系常態),大概10%能有A+吧。所以想要來刷刷龜又不怕chur的話是絕對ok的(但是更加推薦去Fall的CENG1000/2110刷龜因為workload小)。
 
P.S. 貌似17級大陸生就我一個CBE了呢……QAQ
 
附成績:
 
HW1: Mean = 74.9/100; SD = 14.5  本人71
HW2: Mean = 80.8/100; SD = 15.5  本人98.5
HW3: Mean = 79.6/100; SD = 17.2  本人86.5
HW4: Mean = 89.9/100; SD = 12.6  本人99
HW5: Mean = 91.2/100; SD = 13.7  本人94
Quizzes: Mean = 35.8/48; SD = 6.5  本人39
Attendence: 本人 ?/5
Midterm: Mean = 47.4/100 High = 96 SD = 16.6 本人77
Final: Mean = 51.3/100 High = 94 SD = 15.9 本人83


A+

查看更多/評論

[CENG1000]刷龜神課

LAM Henry Hei Ning
課程時間:2017年秋季
授課教授:Henry H. N. LAM
我覺得教授——很萌、頭髮又黑又亮又長又密
這門課的Grade:Grade神
我覺得這門課

鑑於這篇文章會有點長,我就先用一句話概括這個課吧:
Henry教的CENG1000不上虧成狗!


先說一下CBE這個專業吧,以前是叫CBME的,今年好像把理院的bioengineering這個部分合併到工院底下了,然後CBME專業就變成了CBE(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enry

現在的CBE這個系還是三個專業:CENG(化學工程)、CEEV(化學與環境工程)、CBME(化學與分子生物工程)。

進入正題,先說下課本的事情,這個課用的課本也是CENG2110要用的。我覺得除非你要學CENG2110(不管是進CBE還是刷龜用)推薦不買課本,因為真的,CENG1000這種1000等級的課真的不需要買課本,ppt就夠了。

這個課的教授是Henry LAM,MIT畢業,留著一頭長發,很飄逸,但是你見到他就感覺非常萌,特別是他在跟你講普通話的時候。Henry講課的思路非常清晰,上課好好聽講總沒錯,當然也可以不聽講而選擇只看ppt,畢竟1000等級的課,看ppt沒什麼難度。


課程內容:

這個課上課由兩個部分構成,分別是alumni/prof sharing,以及正式講課內容。

這個課的sharing session真的非常的多,大概一個學期有1/4課都是sharing。Henry請了很多CBE的PG、prof,以及已經工作了的CBE畢業上來說說各自都在從事的事業或者做的研究之類的。我感覺這個sharing主要是為了吸引local來上CBE(畢竟local大學畢業之找工作的多),於是請的嘉賓都在說就業怎麼怎麼好。

總之聽完這些sharing之後就是這樣的三個感覺:1. CBE都挺好找工作的;2. CBE畢業的起薪挺多的;3. Local都在學CEEV。分別(過度)解讀一下就是:1. 學CENG的找不到工作,學CEEV的都在為政府發電,學CBME的都要讀研究生;2. CBE畢業的起薪不錯,但是之後的薪水估計不咋地;3. Local不願意學CBE,現在CBE超過30%是non-local,而且每年quota都有大量的的剩餘(意思就是在HK找不到工作)。

正式上課其實也很水:上課的內容有3個Module:Food industry and materials balance,Energy industry and energy balance,和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kinetics。再總結其實就是兩個公式:material balance和energy balance(物料守恆和能量守恆),基本都是高中接觸過的概念(高考物理和化學也有涉及這兩部分),總體而言沒有什麼難度。如果再精簡,不過就是圍繞著IN – OUT = ACCUMULATION展開而已。

這門課的評分結構是:
Class participation (5%)
Homework (10%)
Quizzes (15%, best 2 out of 3)
Project (30%)
Final exam (40%)

是的,這個課是project和final都有的課,而且這個sem,CENG1000的final是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場,有點令人糟心。關鍵是還有5%是participation,我想說這個工科課你天天走堂都能夠學明白的,算什麼participation。而且participation不是靠點名什麼的來記的,而是Henry在第一節課會看印有所有上課的人的大頭照(沒錯,就是你科大卡上面的黑照)和對應名字的紙,然後默默記住你們的名字。Participation高的技巧就是上課多和他互動,座位坐到第一排去,然後下課時不時問問Henry問題,就這樣了。

作業的話不多,每一節課下來最多就一道非常弱智的計算題而已,20min之內(寫的完美)能夠搞定。每次作業的滿分是2分,如果沒寫(什麼都沒寫)才是0分,做正確是2分,其他情況是1分,所以基本上只要寫了就行(到後面可能有些題需要思考思考或者因為一個小失誤得1分,其他情況都是2分,即使真的不會也要隨便寫寫交作業,只要交了就有1分你說值不值)。(其實幾年來作業好像都沒有換過,我遇到不確定的題直接問學長對答案就冇問題啦)

9、10、11月底會有三次quiz,對應的內容就分別是3個module啦。Quiz的難度比作業稍微難一點點,但是也是很弱智。Quiz在課的最後20min進行,開卷,允許計算器。這三個quiz只取兩個最好的算成績,quiz這部分的滿分還是很容易的。

一個重頭戲就是project。Project是5個人自願結組,一共有6個topic,每一個組選擇一個topic研究就可以,最後的內容要用一個15min的視頻的形式來呈現。

所以這裡就有找隊友的技巧了,那就是,小組裡面要得有會做視頻的!!!而且我覺得,topic自己感不感興趣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到厲害的隊友!在project的topic選擇上面也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盡量選其他的組都不願意做的!!!(這個sem是第六個topic幾乎沒人做,然後我們組就選了這個)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最後6個topic中每個topic做的最好的組(一共6組)會在最後的兩節課上台pre3,這個pre3是有bonus的加分的,最多可以有5%的加分呢!所以找一個競爭對手少的,這樣容易拿到bonus!

我和其他四個內地生組了一個組,然後TA是祖神,於是我們組內部交流就是普通話了hhhhh。我們研究的topic正好是選擇的人少的,儘管我們都不會做視頻(導致了評分普遍很低)但是最後還是靠著競爭對手少贏得了pre3的機會。最後group project的分出來之後我們組是22.7%(bonus是3.7%,最後是26.4%),而另一個pre3組(做了一個popular的topic)他們的評分是26%左右(bonus尚未知),可以看出其實我們組做的挺差的,但是還能有bonus也就非常高興了hhhhh。

另一個重頭戲就是final。這個final絕對是這個課最坑的一個地方。

首先,final是開卷考試。Henry說所有課上的出現過的東西都在考試範圍裡面,包括alumni sharing和pre3,嚇得我趕緊把所有能打印的資料都打印了出來,花了我80多塊錢(旁邊的D同學打印了110塊錢)。這個課不是說要保護環境嗎,一個人這麼多張紙,一堂課100多號人,這是保護環境嗎?(再生紙也是紙啊)

其次,這個課本身也就教了兩個公式,沒有什麼東西,於是Henry就把很多介紹性歷史背景資料的東西全都加進去了。之前Henry放了幾個mock paper,裡面有什麼“下面那個時間導致化工的產生”之類的非常歷史的題,我就想這個課不是工科嗎,考什麼歷史,然後我分析了下,這麼考試是因為有實質性的東西講的太少了。後來我在一個mock上面看見一個題,“下面那個不是CENG的專業課?”,然後做完這個題我就把整個CENG的課程計劃都打了出來。這個學年又要開SEE的新專業,Henry三番五次給我們promo來著,我怕考這個於是把SEE的課程計劃打了出來= =(結果沒考)。不過幸好是開卷,大部分內容在課堂ppt上能夠找到。

最後就是考試的難度了。考試兩個小時,15道題左右:10mc (每個三分)+2簡答(加起來十幾分)+3道大計算(每道題15-22分不等),總分是100。Henry一共放出來了6套mock paper,從1到6難度有些許遞增。其中mock5和mock6的有些題我剛剛開始做的時候就是一臉懵B的,只能仔細研讀答案。考試的難度大概和mock4或5差不多吧,和平時homework比,homework就是高一,final是高三。有些題和有些方法需要總結一下,尤其是pharmaceutical部分。所以考好考試的一個秘訣就是一定要把mock paper都刷一遍,做完之後好好研究之,熟悉手感,總結方法。而ppt過一遍就可以了,知道哪個知識在哪個位置就夠用了。考試還有一點,就是大計算題不能不寫過程。有的題雖然繁瑣,但是用眼睛瞪一會兒答案就出來了(用atom balance捷徑)。可是寫過程的話恨不得寫三頁A4紙,很費時間。

最後到考試的時候我差點沒有做完(聽說很多童鞋沒有寫完QAQ)。其實上這課的童鞋們都應該對於化工多少有一點點興趣的,經過final之後直接涼涼(和考場非常冷沒有關係,嗯),這或許是CBE沒有人學的原因之一???

聽說往年這個堂final的mean是50多,sd20左右,這個sem的mean是48.0,sd是16.9(為什麼我每次寫完Cwiki就理立刻出成績= =)。另外spring sem的CENG1000不是Henry教,再加上那個時候大家都多少學了一些微積分了,於是那個堂會有很多涉及到微積分的計算,難度再次升高,而且據說spring sem龜不好,想要上的童鞋們還是fall sem上吧。

最後說一句,這個課A range據說有40%,所以即使最後對於CBE徹底失去信心,龜一般也還是很好看的。另外我覺得Henry其實挺好人的,只是有些教學方法可以再改進。

P.S. 推荐一個的內地TA,叫ZU Yuexuan(祖神),人很好,特別大神,多找他交流交流一定很有收穫。

========分割線===========

出final了,只考了77,心態有點炸,同group project有兩個90的大佬,先膜一波。

========分割線===========

這個課真的是神龜課!!!!!像我這麼辣雞的都有A+了。

查看更多/評論

[CENG1000]教授人超级好,真的是非常好的一门课

LAM Henry Hei Ning
課程時間:2015年秋天
授課教授:Henry Lam
我覺得教授 人超级超级好

這門課的Grade:Grade神/較好



大学第一学期上的一门工院专业的导论课,虽然以后应该不会学化工,但是觉得这门课和Henry都超级好。讲得内容不是很难,只要有高中化学知识就基本能够应付。评分标准是 participation 5% (这个Henry说他只要看着带有头像花名册对你有印象基本可以拿满分了);homework 10%(在canvas上面做了交,每次都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做一道题,不是太难);quizzes 15%(一共考三次,化学计量,也就是物质的量,方程配平之类,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三个quiz,然后最后成绩是从中选出最好的两次成绩算);project 30%(选一个topic然后做一个小视频,因为是自己找队友,千万千万千万千万要用心找队友,不然的话你不会知道在录制视频的前一天你们组到底会有几个free rider(s),当然我不是针对谁 /微笑脸,也不要问我为什么连这些都知道,还有就是最好找一个会做视频的队友来carry我们,当然如果你自己做视频做得很好的话那当然是坠哄的);最后就是final 40%(这么课没有midterm,所以对于project below mean的我们组来说,这当然是最重要的,开卷考而且是你想带什么纸质资料进去都可以,好好做一下之前的几套练习题和past paper就问题不太大了)。真的很感谢henry和在final当中没做完题的local/international,让我们组能够在project below mean,期末也不是太高的情况下最后竟然得了A,我想如果大家能把视频做好一点的话A+也就问题不大了

查看更多/評論

[CENG1000]MIT professor

LAM Henry Hei Ning

课程时间:2014年Fall季
授课教授:Henry H N Lam
我觉得教授很人性化

这门课的Grade:Grade神/较好/一般(因人而异)

我觉得这门课以培养兴趣和入门为主。
Gradedistribution:20%Assignment+40%Group project+40%Final exam(open book & notes)
Henry会在 add & drop period 把部分 past lecture notes & finalexam paper 传到lmes 供大家参考
Henry讲由于有同学反馈project比重略大计划今后或对其削减。
Assignment:(0=No submission,1=Good try but incorrect answer,2=Correct answer) 建议写步骤因为只写答案并且错了的话可不是Good try。另外这些难度并不大。
Project:Presentation+ Class report+ Script (详见syllabus)。‘Yourevaluation also counts!’ 也就是说class report上同学还会给你评分,但是我在玩手机之余,抬头观察一下四周就会发现好多同道中人。这样评分比较坑,所以虽然我和3个友善勤奋的local努力奋斗,仍旧below mean。但是final发挥良好也可以得到A+。
Final:选择题中有常识题,有关历史等。不过因为考试是开卷所以打印下来浏览一遍心中有数就没问题了。若想再保险一点就要上课认真听讲。计算题(这次教授说答案正确没步骤也可满分)别大意就行。
总之这门课不会难为你,有一点不足的是课堂气氛略杂乱,可能是同学们比较‘活跃’吧。(To solve this problem, you can sit in the first row)

查看更多/評論